学习知识|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甲午战争感想50字( 二 )


甲午战争人物是谁 朝鲜的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 。 1894年 ,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 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 , 被迫向清政府乞援 。 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 , 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 , 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 。 清政府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 , 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在朝鲜牙山登陆 , 在此安营扎寨 , 准备镇压起义 , 同时根据1885 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 。 6月11日 , 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 , 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 。 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 , 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 , 在国际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 。 但李鸿章迟疑不决 , 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 日本得知清廷出兵朝鲜的消息后 , 欣喜若狂 。 当时伊藤博文内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 , 得到此消息后 , 便全力着手挑起战争 。 日本政府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 , 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 。 从1894年6月8日起 , 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7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 , 先后在朝鲜仁川登陆;另一方面 ,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 , 授权大鸟挑起衅端 , 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 , 朝鲜政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 , 但清政府要求日本军队先撤兵 。 大鸟圭介也向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口头表示撤兵 。 然而日本援军反而不断增多 , 直至10000多人 , 果然 , 大鸟圭介开始不断挑衅 , 一会儿否认朝鲜是中国藩属国 , 一会儿又提出中日两国一道“协助”朝鲜“改革”内政 。 中国和朝鲜都严正驳斥和拒绝了日本的这些无理要求 。 但日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它一面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 , 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 , 为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 同时 , 日本也终于找到借口 ,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 1894年7月期间 , 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已经愈发明显 , 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 , 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帝党) , 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 , 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 , 也企图和解 。 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后党) 。 李鸿章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 , 却并未认真备战 , 而是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 。 由于前述的各国利害关系 , 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 , 调停均告失败 。 1894年7月23日凌晨 , 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 , 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 , 解散朝鲜亲华政府 , 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 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 。 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 , 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 控制了朝鲜政府后 ,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 , 日本不宣而战 , 偷袭丰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 , 丰岛海战爆发 。 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 ,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 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说“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 , 声称其开战原因是“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 , 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 , 要击我舰于韩海 , 狂妄已极 。 ”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 , 日本的这些无理借口和诡辩之辞都充分体现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