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退休日记 退役宫女嫁猎户

看了褪尽铅华的《退役宫女的居家生活》,非常喜欢,求作者的所有作品,万分感谢?褪尽铅华的作品不多,目前已知的有:《退役宫女的居家生活》、《直板女,触屏男》《火星有事》《当明骚遇到暗贱》、《明星服务器》、人渣集中营、一把菜刀闯江湖、小妾退散、龙仪天下、嗜梦仙、冷峻美男PK温柔学长:左右为男、当女王遇到腹黑
古代宫女老了以后会怎么办?宫女是宫廷的奴仆 。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名流”和“上等人”的言动记录,自然是不会记载宫女之事的 。唐宋以前,史籍本来就少,好比研究魏晋南北朝的,随便一搜,就能把那几百年的基本典籍搜齐,哪里还有“闲空”和“留白”记载微不足道的宫女呢?太监本来也是宫廷奴仆,但太监往往干政,记载就很多,甚至能于正史开“宦官传”,宫女则不然,就后人所知的一些宫女,也多与政治相关 。这是宫女历史记载的基本情况 。
我们唯能从历史的缝隙里,略微窥知一二 。比如秦灭六国,收六国宫女,仿六国宫殿,建立阿房宫,就属一例,说明国家亡了,宫女也往往沦为敌人的俘虏 。类似的例子,还有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她本是魏王豹的宫人,魏王被汉王刘邦袭破后,她便被收入汉宫 。凡亡之国,无不如此 。
(薄太后)
宫女入宫时,年纪都很小,从小在宫廷没长大;而宫廷门禁与规矩很严,宫女少小离家,老大不得回,就是父母亲戚都很难想见——您想想,哪位宫女想家了,提着鸡鸭去看爹妈,或者爹妈想女儿了,背点米面土产去看姑娘?没门嘛!
宫女在宫廷的生活是很孤独的,陪伴她们的,就是一些同为宫女的好姐妹;当然,宫廷风气乱时,也曾出现宫女与宦官搭伙过日子,称为“菜户”和“对食”的现象,比如东汉和明代 。
历代都有宫廷女官制度,宫女员额有定数,有的朝代,女官还有品级 。女官在宫廷里管一些事,比如财物的收支簿记、内储的管理等等 。宫女有官有品,也享受相应的待遇,“分例”及赏赐等收入会高一些,多年之后,可以存点体己钱 。如果在宫外有家,可以托人捎出去,孝敬父母,略尽不能膝下侍奉的心意 。
宫廷女官在历史上的某些特殊时期,也会参与宫廷政治,甚至发挥重要的作用,史上有名者如北齐陆贞、唐代上官婉儿等,但也属于凤毛麟角 。当然,宫女是宫廷的女仆,民间丫鬟仆妇不是还经常和老爷在柴房“开房”的吗?宫里也一样 。皇帝们多不自由,没法出去闹,只好在宫里折腾,时不时开场宫廷猎艳活动,一次机缘巧合,雄心一动,就会临幸某位宫女 。如果天可怜见,一下子龙种播下,进而诞下麟儿或公主,那宫女马上“翻身做主人”,由女奴升为皇帝的妾(妃嫔)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她生的儿子再做了皇帝,那她就是当朝太后老娘娘了!娘家人也成了皇亲国戚,甚至封爵做官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比如我刚才讲的薄太后,就是这样的情况 。
【宫女退休日记 退役宫女嫁猎户】(晋武帝坐羊车)
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 。这“三千人”并不都是皇帝的妻妾,绝大多数都是宫女 。但她们又可以说,都是“王的女人”,皇帝是可以随时宠幸她们的 。晋武帝时,后宫美女太多,都不晓得晚上临幸哪位呢!只好坐着羊车,随它信步走去,到哪儿就睡哪儿 。宫人们为了得一夜之宠,纷纷在门口备下精美的草料 。难道这些宫女仅仅因为寂寞,“想男人”?不对,她们更想借一夜之合,得到皇帝的宠信,甚至怀上龙种,好彻底改变她们的地位 。这与民家丫鬟都想做妾,做了妾又想扶正为夫人是一个道理 。据说慈禧太后刚进宫时,也是见不着皇帝,她便使出后花园吹箫的计策,成功吸引了咸丰帝的注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走上“女皇”的宝座 。
宫女做了妃嫔,是皇帝的妾侍,从此就由皇家供养,老了也不愁了 。
但能够“转正”的宫女毕竟是少数,多数宫女只能在宫中苦熬岁月,铅华销尽,满头白发,而她们大多数终身都离不开宫廷 。好比白居易诗里写的那位“细说前朝”的白头宫女,就是一个典型 。像李后主、宋徽宗这些亡国皇帝,一想起故国,故国里总有白发宫女,也是如此 。大家不要以后,宫女都是充满活力、年轻貌美的,我想,中老年宫女应该占了宫女总数的大半 。毕竟收进宫女数少,而放出的宫女更少,她们进宫后,就在宫里度过她们整个的人生 。
(清代宫女)
历史上放宫女宁家的记载非常少,而且多发生在新君即位之后,目的也是为了“释放宫内怨气” 。这时,在宫里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宫女可以选择出宫,或者嫁人,或者回娘家 。可以你想想,这么多年在宫里,出宫等于坐完牢重新“回到社会”,无论是跟家人还是社会,都已经相当隔膜了,出去后面临的压力更大,她们已经很难再适应 。如果她们还年轻,父母都在,父母始终是个依靠,可如果父母已死,难道她们能依靠兄弟生活?
由于种种困难,能够勇于,和有条件踏出宫门的,还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宫女只能认命,老死于宫中 。在古代宫廷里是有一些相应机构,以安置年老和生病宫人的,比如明代有安乐堂,宫女(当然是没有势力的宫女)得了病,送到这里来养病,病死了直接拖出去火化,然后在京郊一处固定的地方掩埋,那里是一块墓碑都没有的!这是多数无依无靠的宫女的归宿 。
有些宫女,因为得到皇帝或后妃的宠幸,有些势力,也有些存款,死后可以得到帝后恩赐,让宦官安排她葬地,或她出钱请人帮忙她的后事;宫人中间也有一些丧葬福利公益性质的机构,如某种“会”,平时捐助一些钱,死后可以由会里帮忙敛葬 。这都是有一些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宫女,底层粗使宫女则没有这个能力 。
(明代太监宫女对食比较出名 。大太监魏忠贤和皇帝乳母客氏就是这种关系)
前面说了,有些朝代,宫女和宦官搭伙过日子,他们就跟民间夫妻一样,宫女“老婆”死后,太监“老公”要亲自操办她的后事 。曾有明代人在北京一座寺院里亲眼见到,院内有一间房,供着些牌位,经常有太监进入烧香哭拜 。打听后才知道,原来那便是对食老公在妻子祭日来给死去宫女上香来了!
宫女之史,是宫廷锦绣下的痛史 。有情之人读这段历史,读出的是人生悲剧,落下的是如珠的眼泪 。我以一声叹息,结束此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