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马樱丹花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病虫害】马樱丹花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文章插图

马樱丹的病害防治
灰霉病
症状
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 , 发病后 , 病部呈水渍状 , 发软 , 褪色 , 失去光泽 , 最后花瓣变褐腐烂 , 花朵脱落 。 在潮湿的条件下 , 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层 。
病原
【【病虫害】马樱丹花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 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 。 病部的灰色霉层 ,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 分生孢子梗直立 , 褐色 , 有隔膜 , 顶部呈树状分枝 , 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 。 分生孢子聚生于分生孢子梗顶部 , 呈葡萄穗状 。 分主孢子卵形或椭圆形 , 无色至淡色 , 单胞 , 大小9-16×6-10微米 。 此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左右 。
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 翌春产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侵染危害 。 低温高温 , 通风不良 , 利于病害的发展 。 此病在温室发生较多 。
防治方法
注意通风 , 降低湿度 , 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
及时摘除病花 , 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土中 , 以减少病源 。
病害发生初期 , 可喷1:1:200波尔多液 , 可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每两周1次 , 喷药次数因发病情况而定 。
叶枯线虫病
症状
叶片受线虫侵入后 , 叶色变淡 , 并有淡褐色斑点 , 以后逐渐加深到几乎黑色 。 随着病斑扩大 , 因受主、侧脉限制而成为角状斑 。 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卷缩 , 并沿茎杆下垂 。 大部分线虫在轻微变色区 , 已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叶片上只有少量线虫 。
病原
病原线虫为(Aphelenchoides sp.)属线虫纲、滑刃线虫属 。 雌虫体长0.8-1.3毫米 , 雄虫体长0.7-0.9毫米 。 头部先端钝化 , 尾部尖钝 。
传染途径
叶枯线虫在根部及周围土壤 , 病株残体和野生寄主上越冬 。 就是在极小的残叶上 , 也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7个月 。 叶枯线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受侵组织内完成 , 条件适宜时(22-25℃ , 温度足够) , 从卵发育到健叶接触传染 , 远距离靠人为传带病叶、花、茎、扦插条以及土壤等 。 从叶上气孔侵入 。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不让叶线虫及其繁殖材料传入无病区 。
园艺防治: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进浇水方法 , 最好不要淋浇 , 并尽可能保持叶面干燥 , 盆花安放要有适当空隙 , 不使叶子相互接触 。
药剂防治:可用15%涕灭威颗粒剂 , 每平方米盆土5-6克 , 或直径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药2-3克深入土中 。 或使用3%的呋喃丹 , 每盆3-5克深入土中 。 也可以在危害期用50%杀螟松乳剂、50%杀线酯和50%西维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叶面喷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