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乐毅列传翻译及注释 了解一下


史记乐毅列传翻译及注释 了解一下

文章插图
【史记乐毅列传翻译及注释 了解一下】1、翻译: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 。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 。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 。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 。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 。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 。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 。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 。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 。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 。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 。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 。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 。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 。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 。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 。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
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 。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 。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
2、注释:
(1)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 。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①,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②,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③,力不能制④,于是屈身下士⑤,先礼郭隗以招贤者⑥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⑦,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
①沙丘之乱:指前295年,主父武灵王与少子惠文王同游沙丘,长子章乘机作乱,欲杀惠文王以自立,公子成等发兵平乱,章败,逃入武灵王行宫,公子成率兵围困,杀章,武灵王被饿死 。②子之之乱:指前315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政三年燕大乱 。前314年齐宣王袭燕,杀燕王哙及子之 。③辟:同“僻” 。偏僻 。④制:制胜 。⑤屈身:降抑身分 。⑥先礼郭隗:指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先礼尊郭隗自己,为其筑宫,拜其为师以招揽天下贤士 。⑦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献礼物,表示献身称“委质” 。质,通“贽” 。
(2)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①,西摧三晋于观津②,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③,已而复归之④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湣王自矜⑤,百姓弗堪⑥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⑦,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⑧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⑨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⑩,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⒀,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徇齐⒁,齐皆城守⒂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⒃,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⒄,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⒅,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⒆,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⒇,欲连兵且留齐(21),南面而王齐(22)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23),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
①楚相:梁玉绳《史记志疑》:“‘楚相’乃‘楚将’之误 。”当是 。②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 。这里指魏、赵两国 。③争重为帝:争取尊为帝号 。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 。④已而复归之:指齐湣王接受苏代的劝说,称帝后两个月即自行取消帝号,仍旧称王 。⑤自矜:自尊自大 。⑥堪:忍受 。⑦余业:先人遗下的功业 。⑧与:结交,联合 。⑨(dàn,旦):以利益引诱人 。⑩害:以为祸害 。合从:当时诸侯国在外交的一种策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从,同“纵” 。并护:统一指挥 。⒀罢归:停止攻击,撤回本国 。⒁徇: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 。⒂城守:据城固守 。⒃说:同“悦” 。⒄飨:用酒食招待人 。⒅卤获:夺取缴获的战利品 。卤,通“掳”,掠夺 。⒆纵:施放 。反间:使敌人间谍为我所用,或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 。(20)隙:感情上的裂痕,怨仇 。(21)连兵:断断续续用兵 。(22)王齐:在齐称王 。(23)不善:不怀好意 。
(3)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①,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②,入于临菑 。
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以伐燕③ 。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④,且谢之曰⑤:“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⑥,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⑦,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 。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⑧,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将军过听⑨,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⑩ 。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①设诈诳燕军:指田单先以请降示弱麻痹燕军,再以“火牛阵”奇袭燕军 。诈:欺骗;诳:迷惑 。②迎襄王于莒:齐湣王兵败奔莒,为援齐楚将淖齿所杀,后莒人立湣王子为王,即襄王 。③:疲困 。④让:责备 。⑤谢:道歉 。⑥雠:仇恨 。⑦弃群臣:抛下了群臣,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⑧暴(pù,瀑)露:露天食宿 。指战地生活的辛苦 。⑨过听:误听 。⑩捐:弃 。遗:给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