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绍的故事—自学成才,终成伤寒大家

李克绍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 他毕生都在进行《伤寒论》的研究 , 并且将伤寒论应用到了教学上 , 将《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和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 开拓了临床上对伤寒论的应用范围 , 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
 
李克绍1910年10月出生 , 字君复 , 其家庭是山东省牟平县龙泉乡东汤村的一个普通农户 , 他的父亲还有着蒸茧技术 , 所以每到秋收完后 , 就会去东北缫丝厂工作 , 到了第二年开春才回家从事农活 。 李克绍先生勤恳朴实的性格和家庭的熏陶密不可分 。
 
李克绍在7岁时上学读完了四年制的国民小学 , 然后升入高等小学又读了三年 , 毕业后由于家人无力支持他再读 , 于是只好缀学回家 。
 
正好当时东汤村里的龙泉小学举办了读经补习班 , 正好离家近 , 可以兼顾家中农活 , 于是李克绍又在补习班读了5年 , 主要学习了四书五经、左传和古文古诗 , 通过这5年的学习 , 让李克绍掌握了深厚的古文基础 , 这些都为他日后自学中医奠定了基础 。
【李克绍的故事—自学成才,终成伤寒大家】 
19岁毕业的李克绍先生顺利当上了小学教师 , 在十年的教学工作中 , 他看到农村家庭缺医少药 , 不少人无钱治病 , 硬是将小病拖成了大病 , 于是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 于是他一边教学 , 一边自学中医 。

李克绍的故事—自学成才,终成伤寒大家

文章插图

在没有老师教授的情况下 , 他硬是读完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本草经》等经典著作 , 还背诵了很多后世医家的方药 , 杂病等方面的医籍 , 并于1935年参加了烟台中医考试 , 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合法的行医执照 。
 
有了行医执照 , 先生就可以正式行医了 , 所以他立即弃儒从医 , 自设门诊开业问诊 。 因其用药颇见成效 , 不久便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 。 解放后 , 李克绍到了威海市联合诊所工作 , 后诊所被国家接收 , 他又被调任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 担任讲师一职 。 从此他专门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并且定居到了济南 。
 
李克绍先生家境并不富裕 , 他学医又既没家传又无师承 , 在旧社会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教员 , 到了晚年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学家 , 靠的就是他锲而不舍 , 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 。 在李先生早年他的兴趣广泛 , 涉猎范围广而杂 , 但当他有了学医之志后 , 他就放弃了先前的爱好 , 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医这一件事上 , 数十年如一日的晨起必读 , 在夜晚做笔录 , 如遇难解之处 , 绝不放过 , 一定要苦思冥想 , 得到满意答案为止 。
 
李先生衣食也很简朴 , 不追名逐利 , 总是把研究学问 , 获取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乐事 , 直至晚年都仍是手不释卷 , 笔耕不辍 。 正是这种终身不懈的努力才让他能无师自通 , 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 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 , 在国内外有着极大的影响 。 尤其是先生编著的《伤寒解惑论》 , 以其独到见解、新颖观点 , 对《伤寒论》中的旧论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
李克绍的故事—自学成才,终成伤寒大家

文章插图

一经刊出 , 就深受国内外中医界的好评 , 该书也成就了先生 , 奠定了先生在《伤寒论》研究史上的功勋地位 。
 
《伤寒解惑论》这本书抓住《伤寒论》原文的主导思想和关键性的疑难问题 , 对《伤寒论》进行讲解 , 言语朴实流畅 , 内容丰富 , 实用性强 , 全面反映了李克绍的学术思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