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古代,长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 。驴友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李白漫游,结交了赏识自己的伯乐贺知章,被推荐给唐玄宗;玄奘西游,为求取佛经;苏轼贬官游,一路往南,最后被贬到海南,以自然风物和诗酒自娱;秦皇巡游,宣德扬威,安定天下 。
古代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漫长路途、交通不便、天气恶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问题好像层出不穷 。他们的旅行,与我们现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样?
行前准备:卜一卦,择吉日吉时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出行前问卜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晋代,这也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 。到了明代,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阅查询即可 。
旅行攻略:旅行手册大受欢迎,古代驴友执攻略走遍天下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 。它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 。这些书籍不仅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诱发了许多人出游的热情和决心 。
明末文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揽胜去了 。
行李清单:行李宁多勿缺,夜壶也是必备品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 。他们随身的行李,不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 。“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这些中药,按照《千金要方》、《医说》等众多医术的说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 。
旅伴:携带家奴,或与友人同行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 。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 。
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 。
仆人队伍更为壮观的也大有人在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
住宿: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民宿大行其道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说到旅行中的住,解决方案真是五花八门 。官家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和寺庙、道观都是不错的选择,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时常在所难免 。正因为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所以被褥、枕头、蜡烛、洗漱用具通常都会被收纳在行李中 。
民宿是最常见的选择,民间有大致的收费标准 。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观,不过并非免费,有的寺庙会用香火钱的方式收取费用,有的则会直接表明佣给 。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或是为节省费用,干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
交通:走水路舍近求远,马或马车不是谁都坐得起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在所不惜 。为什么呢?坐车颠簸、翻山越岭危险,水路要惬意多了 。到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明代时,租船服务也普遍起来 。不过水路也因为天气、水流方向的变化,会影响出行,这时上陆地即可 。
说到车,也有很多种,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 。
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 。
车身悬挂铁铃,行进时发出声响,数里之外可闻,宛如喇叭,好让对面来的车辆有预先避让的准备 。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我们最常见的“马或马车”,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
“镖局”和“邸店”:出门在外行李怎么办,财产安全也有办法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旅行路上艰险不断,明朝时出现了镖局,为商旅护航,价格不菲,惠顾者多为运货商人 。
到达目的地,再随身携带行李也不方便 。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储货纳客的场所,相当于“仓库”,被称为“邸店”或“传舍” 。唐代还有专为客人保管钱币的“柜坊” 。
古会玩:下棋作画写诗,古人游浪漫风雅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自唐朝起,伴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不仅要游,还要游得雅,游得巧 。古琴、围棋、纸墨笔砚,甚至还有歌姬,都成了随身携带的游具,与景致相互应和,增加旅行的乐趣 。
酒菜伺候:酒肆食店虽兴起,食物炊具有备无患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玄奘取经的地方是如今的什么

文章插图
民以食为天,旅行更是如此 。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渐普及,为旅人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即使饮食业再发达,古人出门旅行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 。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炊具 。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统统是浮云,不过唐僧却是真有其人 。不过,这个唐僧在取经之前不怎么风光,根本就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既和唐太宗结拜,又得到唐太宗的恩赐),而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当时的唐太宗压根就不知道这事 。
听说,唐太宗登基后不久,唐僧在长安遇到一个天竺僧侣,在论道一番之后,有了去天竺寻求真经的念头 。开始的时候,唐僧也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就叫上一些僧人,上书请求西游取经 。当时,朝廷正在国基未定之时,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依然禁止国民出境,所以“有诏不许” 。但是,其它僧人退缩时,唐僧打定主意要西游取经 。
凉州的地方官听说有一个长安僧人要出关西,担心图谋不轨,于是下令要他返回长安 。唐僧看明着走不行,那就只有“偷渡”一条路了 。他悄悄潜行到玉门关之外的瓜州,在那里他收了第一个徒弟,不过不是孙悟空,是一个叫 石盘陀 的胡人 。
唐僧带着自己的瘦马,想从第一烽火台偷偷通过,但是被驻军发现 。幸运的是,王祥被唐僧的恒心打动,决定帮助唐僧 。他告诉唐僧:第四烽火台的校尉是自己的亲戚,到了那里只要报上王祥的大名就可以通过 。就这样,唐僧顺利通过了第四烽,避开了第五烽,进入了浩瀚的沙漠 。
就这样,唐僧 “偷渡” 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