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既有局外人的无奈,又有破局人的精彩;既有任用酷吏的阴暗,又有选贤用能的清明;既有君子满朝的英明,又有纵容奸党的昏聩;既有造字改名的风光,又有立无字碑的悲凉 。
这一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她?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武则天晚年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旗,难以驯服 。作为当时的宫女,她对唐太宗说:“我可以驯服它,但我需要三样东西:铁鞭、铁锤和匕首 。不服铁打,用锤子打头,不服,用匕首割喉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对武则天的性格和演技有一定的了解 。
首先,与其说她是规则使用者,不如说她是规则制定者 。她更像是游戏中的GM,而不是玩家 。她可以无视任何现有的规则,制定自己的规则;选择题留给别人,出题的是她 。
其次,她的做事方式简单利落,直接切中要害,所以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破了局的局外人,而不是输了局的局内人 。
这样的规则制定者和打破者,突破了封建社会皇权、夫权、男权的障碍,用鲜血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
武则天是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彟的二女儿 。14岁时,她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 。在随后的12年里,她没有得到唐太宗的青睐,而是在唐太宗重病期间偷偷勾搭上了太子李治 。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按照惯例以尼泊尔身份进入甘叶寺 。两年后,当李治皇帝尽孝时,武则天再次进宫 。直到现在,她一直是个局外人 。
对于外人武则天来说,后宫剧还不够她演的 。二宫四年后,唐高宗李治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接班人,好戏才刚刚开始 。
对于演猪吃虎的李治来说,个人强而家族弱的武则天是一把利剑 。“废王”事件不仅一举清除了外戚和权贵的势力,也在卑微的家族和世家大族的对抗中撕开了一道口子,这也给了武则天一线希望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武则天虽然强势异常,但在李治盛年基本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当李治的身体奄奄一息时,不愿做工具人的武则天心满意足了 。
武则天满意后开始飘,李治想做点什么,让她挑起 。得了吧,待你如葱,你还以为酱缸是你的,于是李治叫丞相上官仪起草圣旨废了她 。
武则天一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跑到李治面前大哭,闹了两声,上吊自杀了 。李志不知所措,她果断,主要是甩锅 。可怜的上官仪成了背锅侠,父子二人都被陷害处死 。她的小孙女被抛上了法庭,也就是后来的上官婉儿 。
经过这样的风波,李治再也压制不住武则天,两人在朝堂上开启了夫妻双簧模式,史称“二圣正对朝堂”,朝政大权从此落到武则天手中 。
10-1010武则天在二圣访朝期间仍表现出一定的统治水平 。当然,在她作为皇后的整个执政期间,也深受李治政策哲学的影响 。但李治死后,这一切都变了 。
接了冷娃李习安(唐中宗一上台就想把老丈人从县级干部提拔到副国级)和拐包李旦(唐睿宗毅然给武侯让路,跪下赐姓武氏),武则天离皇权又近了一步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绊脚石虽然没了,但越是接近山顶,风也就越大,同时,她也知道逆风还是顺风并不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人 。
这一点在《讨武曌檄》中有所说明,该书讲述的是之子李与罗王的叛乱 。李的谋反让武则天感受到了李旧臣旧君的潜在威胁 。罗的《讨武曌檄》让她意识到,人才是有的,关键是怎么用 。
消除一切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争取天下人才为己所用,是武则天称帝前后面临的核心问题 。
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因为前者意味着满洲军民事务中的一切异己势力都将被清除,而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都只是咸鱼,只有严酷才能达到效果;然而,后者意味着仁慈的治理
看起来是一道很难的选择题,但不是给武则天的,因为她从来不做选择题,出题的人是她 。在严厉和宽容的一黑一白,之间,她选择了主宰灰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武则天利用了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残暴的官员,杀死了李老臣和诸王之间的异己势力,而不是错杀千人,不漏网之鱼 。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等到杀得差不多了,再顺应民心,让酷吏们先搞死同行,再一锅端,最后政权稳了 。同时她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为官清正的贤能官员则破格提拔,武周一朝前期的政治清明也就出现了 。
君子满朝与宫廷奸党如果说酷吏政治是武则天稳定政权的第一步,那么任贤用能就是她的第二步 。因为清除异己只能解决皇权存在的表面问题,却解决不了皇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说到底,皇位坐得稳不稳,还得看朝政搞得行不行 。
治理朝政免不了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那么人才从哪来呢?应该说,高宗李治打击门阀世族、发展科举制度开了一个好头,因为这使得寒门的人才流动成为可能,而武则天在此基础上,更是开始了花式表演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说到选拔人才,一般都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不管是古代的察举、征辟还是科举等等 。但门槛怎么定是一个问题,门槛过高,选拔的人才虽精却少;门槛过低,选拔的人才虽多却滥 。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武则天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这里,她同样使用了灰度原则——没有在门槛高低之间做选择,而是直接把门槛装进了门里 。
一方面,她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考试范围比以前更广了,录取率也大幅度提高,年录取率比太宗时增长一倍以上 。如果一个大字不识,只有一膀子力气怎么办?也行,去参加武举,这在历史上是首次 。
另一方面,她开创了试官制度 。即派使者四处搜罗人才,只要人来了就有官做,有没有才再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官爵就跟不要钱似的,一板砖下去能砸出一大片处长来 。
那如果使者就是瞧我不顺眼,或者被使者错过了、漏掉了怎么办?没问题,找人推荐或者自荐,只要你觉得自己行就行 。
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这才刚刚开始 。进了门的官员自然免不了滥竽充数,但门槛马上就来了 。如果官员不称职,罢免是轻的,严重的就大刑伺候甚至诛杀 。
这样一来,由于牢牢把握赏罚分明的官员考核原则,加上武则天本身的明察善断,武周一朝形成了“君子满朝”的局面,娄师德、狄仁杰等贤臣都位列其中;同时也为后面的开元盛世留下了精干的储备干部,如“唐朝四大贤相”之中的姚崇、宋璟等 。
在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后,武则天的晚年开始膨胀腐化、耽于享乐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饲养男宠的控鹤监及其中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了 。二人拉帮结派、把持朝政、坏事做尽,是人人切齿的朝廷奸党 。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那么,饲养男宠仅仅是为了满足她的个人欲望吗?恐怕不止 。
因为张氏兄弟得势的同时,也成功地把朝臣的怒火和仇恨吸引了过去,在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这批奸党顺利成为了武氏后人的挡箭牌 。
当然,武氏后人在不作就不会死的道路上一路逆袭,以致成功作死就是后话了 。
无字碑之谜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可为什么曾经痴迷造字、堪称武周“仓老师”的她却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呢?
一代女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_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章插图
在众说纷纭之外,我们也可以试想,从来都是掌握主动权的她,在死后又怎会因刻字述功而被一群酸腐的卫道士抓住把柄、大肆攻击,以致让自己陷于被动呢?
或者说这有碑无字、只留一片灰,恰好也体现了贯穿她一生的行事风格——黑白之间,选择灰度 。
黑,我所欲也;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黑白而取灰也 。

    推荐阅读